王行舟-椽笔写马人
            叶锋

  当代实力派书法家、中国“马”字书法新写法首创人王行舟,通过多年对甲骨文、金文、行书、草书以及徐悲鸿奔马图的学习研究,运用传统书法笔墨,创作出了书法和绘画的双重形象的奔马图。让人耳目一新,令人振奋。其首创的“奔马图”书法,既不失书法的基本审美和技法要素,又呈现、洋溢着画的神采,意象神韵俱佳,颇具艺术性和观赏性。一个简单汉字马,经过他的再创作后,一匹奔马就跃然纸上,只见它昂首疾驰,四蹄腾空,一往无前,是那么飘逸和勇猛。把马的潇洒、英俊、彪悍、神勇书写和刻画得淋漓尽致和惟妙惟肖,不能不令人拍手叫绝!
    欣赏王行舟的“奔马图”书法,使人自然想到了徐悲鸿的“奔马图”,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2008年天马艺术节上,他的“奔马图”给与会的数千名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甘肃武威可谓天马的故乡,无疑给他的创作增加了几分灵感。2007年德国狮子会来深圳访问,把奔马图作为礼品送给了国际友人,深受称赞和喜爱。使中国书法让不懂书法的外国人领悟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,看起来是一幅书法作品,但展现的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。作品左上角配有“马到成功”或“一马当先”“牛运当头”等内容,给人以鼓励,给人以勇气,给人以吉祥,给人以祝福。
    书画同源,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。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同源同归是不可辩驳的事实。王行舟“奔马图”把甲骨的意象,金文的厚重,行草书的洒脱奔放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再说说画的功能,不认识汉字的人,一眼就看出它是一匹栩栩如生奔跑的骏马。再看看作品的上半部分,简直就是一幅惟妙惟肖、逼真生动的侍女吹箫图,仿佛向你诉说着中华男儿南北征战的悲壮故事。一下子把人带到了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。
    艺术贵在创新,书法家王行舟4岁时在父亲的启蒙下开始学习书法,40多年过去了从未间断。不论是中学、大学,还是火热的军营生活,笔墨一直陪伴着他。他始终把传统的书法艺术和具体工作相结合,和社会现实相结合,这样就养成了他的创新思维。1991年中央军委在新疆召开的庆功大会上,他用豪放的飞白隶书作会标恰当地表现了广大官兵扎根戈壁,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,受到了中央军委领导的表扬。
    “奔马图”书法,是书法家王行舟二十多年辛勤耕耘的结果。最初他是在南京上大学期间用硬笔书法写的甲骨文书法马,把甲骨文的竖写改为横写,颇有趣味,很受当时同学们的喜爱,一时兴奋不已。从此开始,马的创作就在王行舟心中埋下了深深的种子。他爱上了马,不管到哪里,见到关于马的一切东西他都要看个究竟,搞个明白。2001年,他在内蒙古住了一个多月,草原上自由奔跑的骏马给了他无穷的想象空间,使他对马有了进一步理解,草原有了骏马,就有了灵魂。骏马有了草原,才能显出骏马的英姿。回到地方宣传部门,更使他激情澎湃,王行舟的“奔马图”诞生了。作为一个艺术家,作为一个追求二十多年的写马人,这是多么快慰的事情啊。
    一分耕耘,就有一份收获,王行舟的努力勤奋也正在慢慢露出成功的喜悦。近几年来,作品先后在《南京日报》、《中国青年报》、《西安晚报》、《华山文学》、《三秦书画报》、《人民军队报》、《军工报》等报刊发表。《陕西日报》、《文化艺术报》、甘肃电视台和西安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其书法艺术作了专题报道。作品及传略先后被录入《陕西画报》、《中国周刊》、《西部艺术家》(陕西卷)、《两岸文化交流名家书画展专集》、《百年中国书画家名录》、《首届“王铎杯”全国书画大赛精品集》、《中华书画家宝典》、《当代中华文人书画精典》等大型书画艺术典籍。有多幅作品被博物馆、纪念馆及海内外友人珍藏。